您当前所在位置: 网站首页 > 大会发言

强化高品质规划设计 推动文化旅游业融合发展

发布时间:2024-09-02 10:51  点击率: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密不可分,要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让人们在领略自然之美中感悟文化之美、陶冶心灵之美。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我市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旅游资源,将文化和旅游资源深度融合,无疑将会极大促进旅游业发展,为此,提以下几点建议:

一、深入挖掘传统文化,丰富乡村旅游体验

乡村是文化的载体,凝聚着丰厚的文化内容,是文化宝库一些优秀传统生产生活风俗如传统耕作方式、传统手工艺、传统食品制作方式、传统戏曲、传统游戏娱乐、民间传说故事等濒临失传甚至逐渐消失应尽量保留过去生产生活中使用到的各种用具实物通过各种方式对一些传统耕作方式、生产生活习俗等进行展览,唤起人们的乡愁。如我市桑皮纸、豆制品、手工茶叶、舒席等制作工艺,孔雀东南飞、大乔小乔、三祖解缚传道、左慈炼丹等传说,以及黄梅戏,都可以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等方式加以保存记录,并可在我市民宿、商场、公园等空间灵活进行展示。除了提供静态观赏的展出,围绕上述的一些传统耕作、手工艺、食品制作等还可开发体验式项目传说故事、音乐戏曲等也可以嵌入到更多的旅游活动项目中,为游客提供新奇独特、互动感强的文化体验。

发掘引导我市居民中具有艺术天赋的人才制定政策支持他们在音乐、戏剧、美术等不同领域发展丰富居民的精神生活,前几BA、村超、村晚等为何对外地游客具有强大的吸引力,正是因为这些活动体现了当地居民对生活、对乡土的热爱,他们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感染了全国人民。我市可先由政府主导,设置奖励,以“天柱山……杯”的名义在全省乃至全国范围内召开赛事(音乐书法绘画摄影等),扩大天柱山品牌、文化的影响力;也借此带动全市人民文化热情、提高文化素养。

二、释放文旅资源优势,形成发展合力

塑造文旅融合新业态,建设好体育馆,持续扩大滑雪、滑板、骑行赛等体育赛事影响力,并在其中融入我市特色文化;将体育运动与文产业发展统一筹划、有机布局,以赛事聚人气、以文化展风采,形成以赛事载体、以文内涵的良性发展格局。

发展养生旅游,包括生态体验、度假养生、高山避暑、田园休闲旅游业态,天柱山等周边乡镇,可利用富硒富锌负氧离子开发绿色膳食,利用禅宗文化、田园风光营造心灵休憩地,打造医景融合的特色游区,构建休闲度假新场景、文旅康养新地标。

深度挖掘革命、建设、改革等不同时期和新时代重大事件、重大成就、重要人物事迹,并和周边地区合作,扩展提升经典红色线路,不断提升红色旅游融合发展水平。搞好天柱山研学基地建设,开发优秀研学课程,打造休闲观光、研学体验为一体的多样化教育实践基地,逐步形成面向全省乃至全国的旅游研学目的地。

三、科技促进文旅融合,塑造新动能新优势。

目前的旅游逐步发展为体验式旅游,借助视觉、沉浸、生成等数智技术,我们需从传统文化中挖掘故事线索,打造景区独有的、地域性的主题IP,设计集主题性、人文性和娱乐性于一体的场景空间、互动环节,让文化和旅游借助数智技术实现了更好的融合

一是利用视觉技术创新文旅产品。比如开封清明上河园的飞越清明上河图球幕影院、武汉的夜上黄鹤楼等项目,都是利用现代科技将传统文化变得时尚有趣。我们也可采用激光投影、激光互动、前景纱屏、3D动画灯光等多项光影视觉技术,以及智能机械、无人机等先进设备,结合我市孔雀东南飞、薛岗山古人类等文化资源打造旅游新IP、提供旅游新场景。

二是利用沉浸技术丰富文旅体验。比如敦煌研究院的AR眼镜导览、厦门鼓浪屿的鼓浪屿元宇宙小程序等,通过物理映射带游客穿越千年时空,给游客带来了身临其境的体验。这些都是借助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元宇宙等沉浸技术手段,对传统文化和旅游消费场景进行智慧化再造,打造文化和旅游展示、体验、互动的新空间。我们也可利用虚拟现实等技术将天柱山的亿万年地质演变、近几千年来的人文文化进程真实再现,从而提供优质产品和服务体验。

Copyright © 2002-2023 政协潜山市委员会 地址:安徽省潜山市潜阳路368号 电话/传真:0556-8928211
备案号:皖ICP备11020677号 皖公网安备 34082402000221号 技术支持:炫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