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显亮
一、成圈——在大黄山的舞台上舞活天柱山龙头
天柱山在安庆旅游的龙头地位,要在大黄山的舞台上进一步彰显。
1.舞活天柱山龙头,要构建山、城、乡一体旅游圈。首先,要大力提升城区服务能力和标准。在大黄山实施方案里有支持“四市分别新建1-2家国际品牌酒店”,要争取安庆的这1-2家落户潜山一家。其次,要利用雪湖美景、转化在地文化(皖文化)打造高水平、沉浸式特色旅游演艺。其次,利用天柱山养生文化、中医药文化,招引培育一批医学治疗、医学美容、康复护理、医学保健的康养企业落户旅游度假区,形成完善的休闲康养产品体系,创建国际康养旅游示范区、国家民族医药推广示范区等。再次,要提升天柱山与北部山区及东部丘陵的交通联通能力,谋划建设龙潭到槎水、黄柏、官庄和龙潭到余井、源潭的快速通道。
2.舞活天柱山龙头,要构建以天柱山为中心的、安庆区域协同旅游圈。交通联通。争取太(湖)天(柱山)舒(城)高速、横冲到岳西快速旅游通道、水吼高速出口等交通项目落地。文化共享。潜山、怀宁、太湖是京剧起源的“金三角”,要呼吁安庆市级层面按照资源共享、活动共办、文化共建的思路推动潜、怀、太京剧文化保护利用。景区互动。要推进天柱山和周边县市景区宣传共推、游线共建、客源共享。
3.舞活天柱山龙头,要融入大黄山交通圈。谋划深度融入大黄山交通网,加快“六庆”高铁、“天天”高速建设,争取建设天柱山通用机场,优化高铁班次。
二、入圈——在大黄山的格局里彰显天柱山特色
如何在大黄山的格局里彰显天柱山特色?既协同发展又避免同质化?答案在文化。文化立山,打造中国文化名山,在大黄山的格局里显得更为必要和迫切。
黄山是徽文化,我们是皖文化,要厘清皖文化与徽文化的联系和区别,做好锚定皖文化、挖掘皖文化、转化皖文化的文章。通过请教有关学者我大致了解:徽守皖流。皖文化是水文化,是流动、发散的,皖文化地域的人向外走,走到哪儿都能建功立业,比如程长庚和张恨水;徽文化是山文化,特征是守成、内敛的,善于吸收外地文化的长处,因地制宜的在徽州不断优化,做到极致。所以,我们看徽派建筑其实就是皖派建筑的升级版。皖文化是士文化,孕育了徽文化,徽文化是商文化,但反过来繁荣了士文化,因为徽文化源自士文化,内心里对士文化充满了向往,所以徽商都将子弟读书当做头等大事。
要建设皖文化博物馆,锚定皖文化;要编纂皖文化系列丛书,宣传弘扬皖文化。如何转化皖文化?有很多载体,但从融入大黄山的角度讲,最好的艺术形式是黄梅戏,要推进黄梅戏与黄山“两黄”融合。要建设黄梅戏专业剧场、大力培育黄梅戏观众、持续培育黄梅戏人才、打造黄梅戏艺术精品。
三、出圈——在大黄山的引领下担当天柱山使命
大黄山建设的要求是 “世界级”“国际化”,天柱山应该并且可以在大黄山战略的引领下担当更多使命。争取建设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有学者建议我们要把皖文化放到长江文化中进行考量,从文化上融入长三角和长江经济带。作为皖文化源头的薛家岗遗址,本身就是长江中下游史前文化的一部分,市委要求我们争创薛家岗国家遗址公园,也要争创长江国家文化公园。要把海誓山盟婚旅文化节、天柱山诗歌节办成世界知名的婚旅文化品牌和诗歌盛会。要把程长庚戏曲奖和张恨水文学奖办成全国知名的文艺奖。谋划建设天柱山体育公园,提升高山流水风景道基础设施,争取承办国际马拉松和骑行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