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融入大黄山旅游 推进文旅产业
高质量发展”的建议案
(2024年7月17日市政协十四届十五次常委会议通过)
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加快融入大黄山旅游,推进潜山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市政协组织重点民主协商议政建言。委员们一致认为,近些年来,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旅游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坚定“文旅兴市”发展战略,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历史传统文化传承利用、公共服务基础设施配套、生态文明建设等呈现良好态势。但与此同时,文旅业还存在产业规模不大、融合发展不深、服务保障水平不高、项目承载平台不强等问题。融入大黄山旅游,将给我市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带来重大发展机遇,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一、锚定“大天柱山”,提升核心竞争力
1.突出天柱山龙头引领。要进一步坚定天柱山在潜山文旅产业发展的主体地位,积极推进安庆市把天柱山作为融入大黄山旅游的龙头,举全市之力宣传天柱山、推介天柱山、发展天柱山。着力推进天柱山景区的提档升级,统筹谋划天柱山景区设备更新,加快龙潭河景区和东关建设,争取早日运营,实现东西线的贯通循环,扩大天柱山的承载量级。不断拓展康养游、研学游,进一步提升天柱山美誉度和带动力。
2.塑造城市文旅品牌。坚持山水城一体化发展,深入推进山水田园历史文化名城建设。创建天宁寨—龙井巷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和历史文化街区,引进1家以上国际品牌酒店,打造美食一条街,建成皖源文化博物馆、非遗主题馆等一批文化地标,丰富天柱山露营地、雪湖、二乔公园等体验项目。做活皖水潜水“水文章”,推进北门河--二乔公园--梅河--雪湖之间水系贯通,丰富“日游天柱、夜游皖城”内涵,加快建设“高山流水”风景廊道,打造宜居宜业宜游宜养核心示范带。
3.提升乡村旅游品质。依托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优势,推动乡村旅游与文化、农业、康养、美食、民宿、医药、科技等多业态的融合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提质发展官庄、五庙等红色旅游,水吼、天柱山等体育旅游,痘姆、油坝等农业旅游,源潭、梅城等工业旅游,谋划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精品旅游线路,积极争创国家乡村旅游精品村。
二、聚焦创意产业,发展新质生产力
4.加快数智赋能。打造数字文旅新基建,利用AR、VR等技术,创造沉浸式体验,增强游客的互动性和体验感。运用大数据分析消费者行为,为文旅产品开发和市场营销提供科学依据,实现精准服务。全面普查全市文旅资源,建立文旅资源数据库,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化配置。加快景区数据、交通数据等基础数据的整合,实现“一网统管、一码通办”。引导游客通过“一部手机游潜山”微信小程序体验服务,满足旅游市场需求。
5.深化创意创新。发挥文旅集团的引领带动作用,鼓励支持文旅相关企业自主创新和文旅从业人员的大众创新,培育文旅文创旗舰劲旅。成立潜山文创中心,加强专业化文创设计和营销工作。注重文创IP的授权保护以及品牌塑造,聚焦潜山痘姆陶、天柱剑毫、天柱山瓜蒌籽、王河舒席等特色品牌,策划一批“皖字号”文创精品,推动潜山更多农特产品、手工艺品转化为旅游商品。
6.延伸产业链条。大力推动文化与文学、旅游、影视、动漫等深度跨界融合,打造多样化的文化创意产业生态。以天柱山为元素、以皖文化为底蕴、以黄梅戏为主调,创作更多优质作品,推动“IP”+影视、+动漫、+游戏、+文创全产业链发展。加强与各类影视传媒公司、特色综艺节目、游戏开发公司合作,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本土文化创意龙头企业,推进元宇宙技术的开发应用,打造一批沉浸式、交互式主题演艺空间。
三、谋划赛事活动,扩大对外影响力
7.打造精品体育赛事。积极争创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基地,高标准建设体育馆,承接大型体育赛事和娱乐演艺活动。持续推进天柱山国际长板速降、滑板公开赛、溯溪越野等体育赛事,大力拓展龙舟、冲浪、浆板等水上体育运动项目,积极承办全国性、世界级的知名棋类、牌类、球类等体育赛事,大力培育环潜水河国际全程马拉松赛和环浒山湖国际自行车拉力赛等大型赛事。举办天柱山冰雪赛事活动。支持源潭永大体育等装备制造企业做大做强。
8.加强深层交流协作。依托源潭刷业之都基础,加强与意大利、西班牙、阿联酋等国家对接合作,积极开展源潭刷业“走出去”“引进来”交流活动,不断提升刷业文化知名度。探寻皖文化和徽州文化的深层联系,密切与大黄山地区的沟通,主动参与皖文化论坛、皖文化-徽州文化论坛、非遗展览会等文化活动,促进文化深度交融。
9.筹备系列文旅活动。天柱山主景区要积极抢抓黄金假期,打造满足市场需求、游客需求的新业态、新产品、新场景,适时推出一批优惠促销政策,不断提升全市文旅经济综合竞争力。乡村要因地制宜,依托各具特色的小美景、小美食、小美物、小美宿、小美好,开展村BA、龙虾节、孝文化节、泼水节、年货节、垂钓赛等多形式的“皖字号”节庆赛事活动,实现龙头景区“顶天立地”,乡村文旅“铺天盖地”。
四、推进医养结合,提高市场供给力
10.建设医养载体。盘活天柱山庄、全力大酒店、南岳大酒店等景区优质资源,打造高品质养生休憩地。利用市立医院新区的医疗条件,打造一批小而美、精而优的医疗康养社区,完善“食住行游购娱”服务体系,提高社区品质,挖掘消费潜力。引入现代科技手段,在龙潭康养中心大力发展智慧养老,提升经济效益。学习借鉴海南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的做法,有效破解旅游度假区发展瓶颈,积极引进多元化康养元素入驻度假区,着力打造“天柱山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
11.培育医养产业。依托“三富”资源优势,精准对接长三角地区、皖北地区、鄂豫赣等周边城市人群,扩大潜山医养辐射范围。积极争创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县,大力推进“中医药+康养”模式,促进医养有机结合。加强与国内外知名医养机构合作,积极培育护肤美容、医美抗衰、孕育治疗、术后康养、照护康复等医养康养产业。依托天柱山石斛、厚朴、茯苓、竹荪等特色中药材,大力发展特色药膳、养生餐、特医食品,注重中医方面人才招引,打造一批特色中医馆,推出一批中医治疗保健项目,支持医养产业做大做强。
五、深挖人文历史,厚植发展内生力
12.谋划建设一批重大项目。研究吃透“大黄山”发展政策,加强项目谋划、储备和对接,争取在大黄山项目中占有更大份额。系统挖掘历史文化资源,编制重大项目目录。加快推进历史文化街区、皖源文化博物馆等城区文旅项目建设,积极申报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注重传统文化与古村落保护融合发展,推深做实痘姆乡红星村落保护工程等一批项目。积极运用薛家岗文化遗址考古勘探成果,谋划薛家岗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项目。
13.培育打造一批新兴业态。推进戏曲文化与现代演艺相互融合,举办大型戏曲节、音乐节,提升黄梅戏的市场价值。招引摄影机构在痘姆乡、天柱山镇等地建立旅拍基地、乡村摄影基地。促进水吼镇天龙关影视基地作为承接优秀网文改编网络短剧的取景地,支持网络媒体在天柱山创作、拍摄网络剧、影视剧。注重挖掘和保护各地独特的文化和自然资源,推动余井、王河、龙潭等乡镇发展“以竹代塑”产业。大力发展具有潜山特色的皖菜产业,丰富皖菜品类,延伸皖菜供应链。
14.活化利用一批历史遗存。加大乡村遗产保护与旅游发展政策支持力度,完善“非遗”保护机制,打造更多具有皖派特色的新产品、新服务、新业态。加快推进三祖寺宗教文物(佛牙舍利)的展示展陈,整合山谷流泉文化园摩崖石刻、真源宫(祭岳台)遗址,打造5A级历史文化园。
六、优化服务质量,增强环境吸引力
15.强化人才培育管理。制定旅游人才培育计划,招引专业人才来潜投资、策划、运营,打造更多企业兴乡、能人助乡的场景工程。完善导游激励机制,注重对导游队伍的教育培训,提升导游队伍业务素质。加强对景区、酒店、民宿、商铺等一线从业服务人员的监督管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全面提升旅游综合服务水平。
16.加强宣传营销推广。加强“大黄山”四市内部旅游宣传,促进区域内游客互联互送、资源共享。加大天柱山旅游在省内以及周边省份的宣传力度,大力发展周末游。精准对接、积极拓展长三角地区及俄罗斯等国内国际市场,发展“度假游”“康养游”。认真梳理“大黄山”地区的人脉资源,主动对接各领域名人名家、演艺人员为潜山文旅站台、代言。邀请全国乃至全球有影响力的公众人物、体育明星、流量大咖等来天柱山休闲度假,使潜山成为知名的旅游目的地城市。
17.规范旅游市场秩序。加强旅游市场监管,对强买强卖、欺客宰客等行为“重拳出击”,不断提升潜山旅游满意度和“回头率”。坚持全市旅游服务“一盘棋”,推行重点节假日市直机关单位值班人员(三分之一留守、三分之二下沉)走进景区、景点和旅游重点乡镇,加强治理、形成合力。
七、注重提质增效,凝聚综合保障力
18.打造“快”交通。着力改善高铁、高速等交通条件,提升外地游客进入潜山的直达性和舒适度,打通景区之间道路最后“一公里”,实现外“交”内“通”、快进慢游。争取潜山通用机场、太天舒高速公路、G35水吼高速出口等重大交通项目实施,拉通天柱山北(槎水)出口至龙潭大港河快速路、天仙峡景区至水吼高速出口快速路,规划太天舒高速公路设置龙潭出口、官庄出口。呼吁加快六庆高铁建设进度,畅通皖北地区快捷进入潜山渠道,推动优化高铁班次,实现我市在大黄山区域内高铁“公交化”、长三角区域内高铁闭环运行。
19.强化“高”标准。坚持高位推进,成立融入大黄山旅游领导小组,建立联席会议、定期调度工作推进机制,加强与大黄山地区其他县市区的协作联动。瞄准世界级休闲度假康养旅游目的地目标,以高标准推进客源市场、旅游产品、旅游服务、旅游环境、旅游人才国际化。对标安庆“注重推动绿色制造和乡村旅游发展,打造农旅融合增长极”发展方向,发挥潜山优势、彰显皖韵特色、提升发展能级。
20.提供“全”保障。主动争取大黄山建设专项资金和大黄山产业投资基金,探索推广绿色金融、生态EOD、VEP金融等新型投融资模式,加大对文旅产业的多元化投入。加强资源整合,统筹推进文旅类项目与和美乡村建设、储备林项目、水土保持工程等有机结合。针对融入大黄山重点项目,探索开展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优先给予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和林地定额指标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