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黄铺镇政协联络组反映,近年来,随着有线电视、网络电视的普及和移动网络媒体的飞速发展,法制意识随着形式多样的普法行动逐步深入人心,群众的法治观念不断增强,自觉守法积极用法蔚然成风。但在调研中发现农村地区普法工作仍然存在一些美中不足之处,农村普法教育存在“四难”:一是人员集中难。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多数青壮年外出打工或在企业就业,法制宣传教育对象难以集中。二是时间安排难。农村生产劳动的季节性比较强,农民农忙时在田里忙耕种,农闲时外出打工挣钱做生意,很少有空闲时间坐下来学习。三是内容理解难。由于文化水平普遍偏低,对抽象的法律条文难理解,学不懂、记不住,影响了学习的积极性。四是体现效果难。由于农村法制宣传教育存在认识上的不足,人员、时间难以集中安排,法制宣传教育经费紧张,加上农民对法律理解掌握困难等原因,造成工作难以有效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效果未能真正显现。
为此建议:
一是谁执法谁普法。法律知识覆盖面广,非专业从业人员一般难以完全掌握所有法律知识,因此建议镇村两级加强普法宣传统筹规划,按照“谁执法谁普法”的原则,由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安排或邀请各类执法人员针对自身执法领域开展精准普法宣传。
二是发动身边人现身说法。为提升群众接受度和法律宣传实效,建议广泛发动、邀请五老、乡贤等在农村具有广泛影响力的人员参与学法、普法、释法工作,以群众更容易接受的具有乡土气息的鲜活语言普及法律知识。
三是点线面相结合。针对刑满释放人员、矛盾纠纷当事人、长期缠访重复访等人员“就事论事”开展点对点普法宣传。将传统和网络两种宣传方式紧密结合,形成“线上线下”相互交融的宣传合力。在重点加强未成年人普法宣传的同时,充分利用“振兴夜校”“庭院微宣讲”等方式开展覆盖式普法宣传,不断拓宽普法宣传面。
四是干部带头学法守法。加快推进依法行政、依法治村,压实普法责任,强化人大代表监督,力促基层机关单位、村“两委”干部带头遵守行政法规和《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主动履行法定职责。